駱賓王巧布局 檄文振聾發聵
《古文觀止》收錄了駱賓王的《為徐敬業討武曌檄》,清人過珙讚譽它寫得「聲光奕奕,山嶽震動」。
駱賓王,與王勃、楊炯、盧照鄰合稱「初唐四傑」,是唐初文壇的一股生氣。可是,這四人皆「莫以福壽自衛」,像駱賓王雖然少有才名,但卻命運多舛,中晚年因事入獄,出獄後又因《為徐敬業討武曌檄》而開罪武曌,最後更是不知所終,消失於歷史時空。
至於此文主角之一徐敬業,乃唐朝開國功勳李勣之孫。原名徐世勣的李勣因隨高祖、太宗開國有功,故賜姓「李」。其孫李敬業在武曌奪權後,以勤王救國為名,起兵反武。據《資治通鑑》載,武曌得知李敬業造反,即「追削李敬業祖考官爵,發冢斫棺,復姓徐氏。」因此,李敬業變回徐敬業。而前文不斷提及的「武曌」,即是我們常說的「武后」武則天。
《為徐敬業討武曌檄》是一篇檄文。劉勰《文心雕龍》把「檄」和「移」放在一起討論。二者雖然都是有責難之意,但「檄」多用於對敵人聲討,故此文辭一般較為尖銳。世有謂「三大檄文」,分別是《隗囂討王莽檄》、《為袁紹檄豫州文》和《為徐敬業討武曌檄》,無不是振振有聲,歷數敵人之無道。
駱賓王在檄文的第一句即一語中的,把武曌的「不正統」指點出來——「偽臨朝武氏者」。而且,為了進一步貶低敵人,打擊敵軍士氣,駱賓王更使出人身攻擊的手段,把武后早年的隱私悉數羅列:武后本不是善良之列,而且出身卑下。昔年作為唐太宗之姬妾時,便藉更衣之機得以侍奉太宗左右。後來,又不顧倫常,與太子(後來的唐高宗)李治有苟且之事,「穢亂春宮」。
駱賓王左一句「狐媚惑主」,右一句「豺狼成性」,盡可能用負面之手段,抹黑武后的形象,指斥其行為「人神之所同嫉,天地之所不容」。
作為「初唐四傑」之一,駱賓王文筆固然流麗,而其文章布局也是巧奪天工。在徹底擊潰武后之形象後,他馬上調動節奏,反過來書寫徐敬業之仁厚。第一,強調徐敬業乃「皇唐舊臣」,開國功臣之後,世受皇恩,故此今日仗義起兵。第二,又以微子啟、桓譚之憂,指出徐敬業與一眾忠臣義士一樣,不忍國家蒙塵。此番用意,正是要用武后的「包藏禍心,窺竊神器」,反襯徐敬業的「氣憤風雲,志安社稷」。
罵完武后,讚了敬業之後,駱賓王便誇大了己方實力,指黨羽「南連百越,北盡三河」,「鐵騎成群」,兵多且糧廣,意圖進一步摧毀敵方士氣。
最後一段,更加精彩。駱賓王用呼籲的口吻,請皇室姻親、功臣之後,不要忘卻先帝之恩,「共立勤王之勳」。駱賓王聲淚俱下,告訴天下「一抔之土未乾,六尺之孤何託?」(即「先帝之墳土還沒乾透,其子已無所依託」)。而全文最後兩句,更是高潮之所在——「請看今日之域中,竟是誰家之天下!」。駱賓王用擲地有聲的事實,迫令天下義士面對現實,共為唐室起義。
清人李扶九說「凡檄文體,申明大義,歷數其罪而討之」。觀乎《為徐敬業討武曌檄》,其不單申明大義,更能調動人心,讓這一篇檄文以波瀾壯闊的節奏直指人心,無怪乎被人譽為古往今來「三大檄文」。
此文曾刊載於《文滙網》, 2023-03-08。